什么是共济失调?教你几个康复小知识!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动作缺乏次序或条理,不规则,混乱和不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促动肌失去了拮抗肌收缩调整所致。包括静态性共济失调和动态性共济失调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于躯体的静止状态下,即平衡障碍;后者主要表现于肢体的动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辩距障碍--动作起动缓慢,速度和力量不均,常不达预定目标或停止不及而越出。临床上常在睁眼及闭眼下分别用指鼻、指指、轮替和跟膝胫等试验或观察洗梳、书写等精细动作以检查之。小脑病变时睁闭眼症状相同,后索病变时睁眼症状不明显,仅闭眼后出现症状,并伴有深感觉障碍。本征应与肌无力或肌张力过高时所致的动作不协调相签别。
康复知识
在康复临床工作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历较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运动的随意性、姿势的稳定性、平衡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障碍。
1.治疗目的
(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科普讲座
-
精神分裂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
抑郁症自我检测
-
失眠症有哪些症状
脑康专家
-
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恐惧症、各种疑难精神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尤其在精神心理疑难咋整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及临床治疗手段。
预约挂号
-
拥有30余年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睡眠障碍诊断、治疗及康复指导。
预约挂号
-
被授予“优秀医师奖”荣誉,从事医学研究四十多年,擅长精神疾病,老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发表论著70余篇。
预约挂号
-
1968年毕业后从医至今有50余年从医生涯,临床诊疗经验非常丰富。凭借对精神心理疾病的高超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类型
预约挂号
-
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和研究理论40余年,对各类心理疾病等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
预约挂号
-
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精神科临床经验40余年,擅长重症精神疾病的诊断,早期干预以及药物治疗的选择,药物副作用的处理有良好的经验。
预约挂号
-
从事精神病专科临床、教学、医政管理60余年的资深专家。曾任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专家组聘请专家。表发专业论文十余篇。
预约挂号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专注脑科专科,医院就医环境舒适,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设备齐全。